股骨頭骨骺滑脫症
▸ 股骨頭骨骺滑脫症(slipped capital femoral epiphysis, SCFE)
是指股骨頭從生長板位置,逐漸與其相連的骨頭滑脫的一種疾病,可能在輕微或無明顯外傷的情況下發生。
「股骨頭」是後肢大腿股骨近端的球形構造,在和骨盆形成髖關節的位置。
「骨骺」是位於骨頭兩端,與其他骨骼形成關節互相連接的構造。
▸ 好發族群為年輕公貓、已絕育、有過重問題等,好發品種如緬因貓、暹羅貓及美國短毛貓。
▸ 病因較常是繼發於骨骺發育不良,該區域比正常的骨骺更脆弱且生長板延遲關閉。
生長板本身相對於骨頭的其他位置本就容易斷裂,可能因此無法支撐貓的體重,而造成自發性或是因為輕微的外力導致的股骨頭骨骺骨折的情形,接著股骨頭就漸漸地遠離股骨頸,出現滑脫現象。
▸ 常見症狀為跛行、跳躍能力下降、兔子跳躍步態、不願坐下、起身困難、後肢疼痛及肌肉萎縮等。
▸ 診斷主要使用x光影像檢查,需要注意的是,已有跛行症狀的貓咪通常也有明顯關節疼痛感,拍攝x光時由於需要特定的姿勢(尤其蛙腿姿)以獲得適合診斷的影像,通常會建議讓貓咪短暫鎮定再拍攝x光,除了可減少貓咪緊迫及疼痛感,也能增加影像判讀的準確度。
▸ 治療方式主要有三種:
❶ 股骨頭頸切除術(FHNO):此法能夠讓動物有最高的機會恢復正常行動,是治療的首選方式。
❷ 植入物固定:通常用在急性骨折的病患,若病患已是慢性、股骨頸吸收且髖關節有退行性變化,則不適合放植入物,應採取股骨頭頸切除術。
❸ 髖關節置換:能夠保留正常構造的手術方式,但價格昂貴,且手術設備以及技巧要求較高。
另外,術後合適的止痛與復健也有助於縮短貓咪恢復健康及適應以假關節來活動的時間。肌肉量對於維持行走功能與步態佔有很大的重要性,若貓咪有合併後肢肌肉萎縮的問題,術後的復健則尤其重要!


▸ 2歲齡已絕育的緬因公貓,因跛行就診,術前x光影像⬆︎。

▸ 術後x光⬆︎。
◎ 術後仍有可能會發生慢性骨關節炎、關節活動度變小、肢體縮短(長短不一)、肌肉不對稱或輕微跛行等。
◎ 大多數貓咪在術後1-2個月內都能恢復到正常活動!